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彭*慧
  • 编号: DFJ********4-X
  • 所在地:常德市
  • 其他职业
  • 风采数量:23
热门标签
推荐风采

亲子合**********加工技艺

“妈妈,再加点砂。”“爸爸,他们已经切断了,我们再加把劲!”7月16日,常德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热闹不已,30余名少年儿童和家长齐聚一堂,沉浸式体验史前玉器加工技艺。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现代工具的五千年前,古人是如何将璞玉切割、钻孔、雕刻、打磨,制作成精美的玉器呢?正式体验前,常德博物馆文博馆员通过一节简短的讲座,介绍了玉器的发展历史和加工制作方法。

随后,工作人员为每组家庭发放一块方形玉石、一把木刀、一根细绳、一碟解玉砂、一杯水,孩子们与父母搭档,开始体验。先用木刀沾上解玉砂,将玉石切割出一条痕迹,再用细绳带动解玉砂继续切割,切段后的剖面会呈现出波浪形的效果,这是一段考验耐心的过程。

“哇!我们成功了!原来巧用解玉砂,柔软的细绳真的能切开坚硬的玉石。”11岁的李馨悦和妈妈率先完成切割。欣喜地向大家展示成果。“这么快!”“快分享下经验!”大家纷纷向她“取经”。“用绳子将玉石缠绕一圈,一人固定玉石,一人不断拉扯细绳,从四周向中间发力,这样比较快。”李馨悦大方地向大家分享经验,切割的过程解玉砂有些磨手,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