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宁乡:搜集资料36年 86岁老人欲为抗日烈士欧阳弼著书立传

             
 
为烈士搜集整理资料,李淮老人已持续做了36年。
 

   8月20日,宁乡县城富豪山庄住宅小区的一套普通住宅内,一位老人正在电脑前忙碌着。老人叫李淮,已86岁高龄。从1980年起,他便着手搜集我县抗日烈士欧阳弼的相关资料。36年来,老人的这一搜集整理工作从未间断过。为烈士著书立传,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革命财富,是这一耄耋老人的一大愿望宁乡

  年少时,舅舅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抗日

  1911年,欧阳弼出生于大屯营镇狮北村岐头湾。这位抗日烈士,是李淮的舅舅。

  “母亲欧阳佩珍生前告诉过我,弼舅是一个文化人。不过,他直接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却是抗日。”老人回忆说,台儿庄会战后,已成为抗日军人的欧阳弼穿着一身军装回家探亲,教家乡小孩唱军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如今,老人还能完整地唱出70多年前所学的歌曲。

  对于日寇所带来的深重灾难,李淮有亲身体验。1942年7月,他考进明德中学初中部。之后,在辗转迁徙中,他在这所学校求学4年。而迫使学校不断搬迁的根本原因,就是日寇犯湘。

  1944年,大屯营、道林一带成为沦陷区。对于日寇的残暴,年少的李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年,他的小学美术老师李志衡在家里惨遭日寇杀害,同班同学李诚仁被日寇掳去,下落不明。那年除夕夜晚,一队日本鬼子出来“扫荡”,从银田寺的狮子山据点出发,一直到三仙坳一带,到了离他家50多米的后山上。那些日本兵无恶不作,在三仙坳成氏宗祠便残杀了9个平民。

  数十年搜集整理,烈士生命历程逐步还原

  1942年5月,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作为八路军的一名干部,欧阳弼被俘。由于他坚贞不屈,被日寇当肉靶子活活刺死,牺牲时仅32岁。早在1946年,李淮便得到了欧阳弼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确切消息。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9月3日,李淮参加了安化蓝田十多所中学联合开展的庆祝抗战胜利火炬大游行。1946年,他随明德中学迁回长沙,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书摊上看到一本《希望》杂志,登有《蒋弼的一封信》、《蒋弼一斑》两篇文章。《蒋弼一斑》一文的作者是《希望》主编胡风,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大概是前年或大前年罢,一次战斗中被敌人俘虏着送到了太原,想使他屈服,但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现实斗争所加强了的信仰使他坚定不移,好像还破口大骂,马上被激怒了的敌人用刺刀乱刀刺死了。”读完这篇文章后,他立即向胡风写信求证,回信的最后一句是“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人死了,要追魂!”作为欧阳弼的后人,李淮下定决心弄清烈士短暂而光辉的生命轨迹。1980年,他在益阳师范担任教导主任,重新着手搜集欧阳弼的相关资料。此前,由于种种原因,他将这一搜集整理工作中断了多年。并且,随着所搜集资料的不断增多,烈士的生命历程逐步展现在老人面前。

  欧阳弼的母亲姓蒋,所以笔名用蒋弼。1931年入光华大学(华东师大前身之一)读书时,他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小罗子》,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许多宣传抗日的文章。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他是光华大学“左联”的负责人之一,和胡风就是这个时期相识的。由于他是“左联”的活跃分子,在上海各大学青年中逐步有了一定名气,并且大家都用蒋弼来称呼他。自此,蒋弼成了他公开所用的名字。

  离开光华大学后,蒋弼入北平师范大学就读,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西北学生军。台儿庄会战时,他是中国军队三十一军三十一师池峰城部战地服务团成员,编辑《战地半月》杂志。池峰城部调防,由丁行(共产党员,1945年在南京被杀害)领导的战地服务团被迫解散。蒋弼与一些伙伴一起爬上运煤的火车,赶去参加了武汉会战等战役。

  1939年,蒋弼来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加入了八路军,参加文教总会的编辑工作,主编过《文化动员》、《文艺轻骑》。1940年春,他被调到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编审委员会工作,主编《鲁艺校刊》。1942年,他被调往文协工作,出任文协分会负责人和《华北文艺》主编,发表了著名小说《我要做公民》。此时,他已是很有名气的青年小说家,被推为晋冀豫文联理事,华北新华日报社文艺版主编。

  72岁时学会用电脑,一心为烈士著书立传

  在李淮想方设法搜集的资料中,有一本为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寇屠杀山西人民的罪行录》。他说,这是由其高中的同学、环保作家唐锡阳发来的电子书,附言写有“内有蒋弼的名字”等内容。这本书中有这样的记载:1942年8月,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为揭穿日寇残杀“俘虏”的暴行,并追悼二百余被害的抗日志士发出的通知》:“今年7月,太原敌寇秘密屠杀被俘的抗日志士,先后共计200余人,其中有我八路军、中央军及晋绥军的官兵……其中知名者有我军干部张友清、袁立夫、蒋弼、史子乾等同志。我们的赵培宪同志, 就是这一次从日寇的血刃下逃回来的……”老人所搜集到的1942年8月22日出版的华北《新华日报》(影印件),正好佐证了上述史实。

  “蒋弼,湖南人,原名欧阳弼,是师大的一个青年作家,他在抗日战场上,不幸被日寇俘虏后,钉在门板上,当活靶子射死,他是一位壮烈牺牲的烈士。”在北师大老校友于刚的回忆录中,老人找到这样一段文字,也正好佐证了上述史实。

  搜集整理这些资料,花费了老人大量时间与心血。2001年的一天,老人的儿子无意中提到,用电脑从网上找资料更快更方便。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经儿子这一提醒,老人不顾自己已经72岁,学起电脑来。其中,光是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他就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后来,他又学会了激光打印机的使用,将所搜集到的资料打印保存。80岁那年,为更加方便地搜集保存资料,老人在网上360doc图书馆注册了个人图书馆。

  2012年6月,在欧阳弼殉国70周年之际,李淮老人依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抗日烈士欧阳弼传略(1911—1942)》。但是,老人并不满足于此,千方百计搜集整理求证的工作并没有停歇。目前,关于欧阳弼烈士的资料,老人已搜集到98件。他说,利用这些资料,对《抗日烈士欧阳弼传略(1911—1942)》进行充实,为烈士专门出一本书,给后人留一份精神财富,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文/图 龚再蓉)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