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 湘阴实现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湘阴县以建成“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为目标,以争创乡村治理省级样板为契机,大力实施强基善治行动,探索“党建+网格+协会”基层治理工作模式,采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方式,全面推行“一社三会五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平安乡村协会、移风易俗协会、环境卫生协会,网格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人民调解员、护林护田员、文明劝导员)村级自治制度,构建“县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村(社区)网格-村(居)民代表”的四级网格治理架构,将网格打造为群众工作最前端的哨岗、农村工作最坚实的阵地,把各类自治协会打造成社会治理最关键、最有力的补充,实现了“工作任务在网格落实、资源要素在网格集聚、党群干群在网格互动、社情民意在网格反映、问题诉求在网格解决、居民群众在网格自治”的新格局,探索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社会治理“湘阴模式”。

坚持综治引领,统筹推进“织网”

坚持科学“布网”。坚持以治理需求为导向,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合理设置大、中、基础三类网格。建立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行政村(社区)为中网格,按照“300户1000人”的基本标准,以若干村民小组、屋场或楼栋划定1094个基础网格,科学布局细致、简单、方便、快捷的乡村治理网络。

坚持综治“联网”。县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依托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平台,纵向联通县、乡、村三级网络系统,横向联通县直及驻县各单位,初步实现“一网通”。通过基础数据采集、事项处置、重点人员管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风险预警、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建立一套集事件处理、社会管理、公众服务为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社会基层治理网格化。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中心负责协调总揽,并全面推行“一长三员+N名村(居)民代表管理制度,即一名网格长,由现任村(社区)干部担任;一名网格信息员优先从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志愿者等群体产生,一名网格指导员由乡镇(街道)干部担任,一名网格联络员由县直科级干部担任;N名村(居)民代表,从网格内每8-15户推选1名群众代表。以网格为治理单元,依托网格员、村(居)民代表、志愿者等自治力量和网格力量,健全“五个到户”联户机制,将基层治理重心下沉,全面定岗、定人、定责,以“上面千条线,网格多根针”的方式,实现“一网”兜起大小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坚持协会“助网”。着重依托党小组、村(居)民小组,整合卸任村(社区)干部、党员骨干、志愿者等力量,全县设立平安乡村协会、移风易俗协会、环境卫生协会等协会组织885个,探索民情收集、问题化解制度,充分发挥了网格化管理的助力作用,推动了党支部书记、党员、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志愿者融入网格抓管理,沉在协会优服务、惠民生,引导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

坚持高位推动,协调各方“强网”

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民生实事实现高效办理。结合县“四千干部联民家、凝心聚力促跨越”新时代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协会”和“一社三会五员”作用,依托平台系统,建立与公安、司法、信访、行政审批、水利、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包括源头发现、代办上报、分流转办、跟踪督促、办结反馈机制,构建“村社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精心制定涵盖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心理服务、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等内容的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按照“群众下单、网格接单、镇村办单、部门联单”工作模式,实行“13710”办理机制(原则上1个工作日内研究部署、交办任务,3个工作日内程序性办结、反馈办理情况,一般性问题原则上7个工作日内要落实解决,重大问题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及时进行会商、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0”,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和“三色亮灯”制(在规定时限办结的亮“绿灯”,临近期限未办结的亮“黄灯”,超时限未办结的亮“红灯”,并对未办结的事件下达督办函督办,并予以通报),对纳入网格的民生实事全过程管理,形成“收—交—办—督—结—评”工作闭环。2022年,通过中心及时交办和实时督促,县乡两级共办理日常事件486件。同时,积极引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网格长、志愿者等力量自主处理社会事务,并将处理的社会事务录入到居民服务记录,2022年各乡镇(街道)共上传居民政策服务160234条,初步实现社情民意事项“即收即办”,确保各类民生实事有力有效及时办结到位,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预防”,重点人员实现动态管控。线上,坚持应录尽录,应管尽管原则,依托平台系统,已录入综治机构225个、人口信息608096人、楼栋信息196197栋、房屋信息284329套、党员管理信息3772条、五类重点人员4560人管控记录(重点信访人员408人、刑满释放人员572人、吸毒人员2783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86人、社区矫正人员311人)。对五类重点人员按照管控时段设置“红绿灯”预警,督促落实管控措施,并有效接入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管控系统”,通过线上督、线上办,已初步实现五类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实时跟踪。线下,通过对政法干部、网格长和网格员常态化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加强与对口管理单位(县防肇办、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禁毒办、县信访局、各乡镇街道)对接、指导力度,对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期掌握其看护人、服药、住院治疗、身体精神状况等情况;对刑满释放人员,落实帮教措施、掌握基本动态;对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更新人员流向、社区报到情况;对吸毒人员,强化尿检、生活状况管理;对重点信访人员,督促落实“五包一”责任落实,及时跟踪管理。确保五类重点人员切实管控到位、矛盾纠纷及时调解到位、综治事件有效处理到位。根据对乡镇(街道)、村(社区)走访情况和相关对口管理单位(县防肇办、禁毒办、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反馈,通过平台“线上统计录入”和督促“线下及时管控”形式相结合,我县五类重点人员管控力度较2021年相比有较大提升,安全隐患明显减少。

变“后台跟踪”为“前哨追击”,视频监控实现实时巡查。依托已接入的县公安局“雪亮工程”、农业农村局“智慧渔政”以及交通、城管、应急等部门监控平台。按照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类别,分为城区学校、全县学校、银行、医院、超市、广场、汽车站、入城卡口、高速路口、河湖、水库、防汛重点堤坝、禁渔重点堤段等。实行“两小时一巡查”,对及时发现的社会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迅速向相关部门单位推送处理。2022年,坐席员通过视频常态化巡查,将发现的多处城区路段拥堵情况、群众燃放烟花炮竹和在禁捕区域捕捞、垂钓行为等社会性事件,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相关执法部门赶赴现场有效处置,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力促社会环境安全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上下联动“用网”

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网格阵地建在村(居)民家、屋场上,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使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医保征缴等工作点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前移至村(居)民家中。由村(社区)在网格中建立帮办代办队伍,对涉及可以直接代办的事项,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统一收集、统一代办,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台账。全县共培训村级代办志愿服务者406 人,累计办理代办事项15万余件,满意率100%。

用活阵地,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村(居)民服务中心和网格阵地功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志愿服务驿站”“爱心中转站”“老年活动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便民服务功能室90余个。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公共“一门式”服务全覆盖,建立三级贯通、有效落实的服务格局,推动下沉服务事项150项以上,提高农村、社会、园区“三位一体”全覆盖质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县委政法委指导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和综治特色,对15个乡镇(街道)2个基础条件和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的村(社区),通过线上常态化运用县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办公,线下强化网格化治理队伍、激活村(居)民自治能力进行示范亮点打造,为我县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样板间”。

压实责任,强化考核。县委出台《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协会”模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湘阴县社会治理中心现代化建设促进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委政法委相应出台《基层治理事件闭环处置工作方案》《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网格员日常工作规范》《网格员日常工作职责》《网格员考核办法》,把网格工作纳入履行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以群众诉求回应解决情况、网格内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县乡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挂钩。实行协会定期向党组织、政法部门报告工作制度,协会会员实行百分制管理,党员会员领岗履职情况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在疫情防控中,通过“党建+网格+协会”模式,实行“小单元作战”,2万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迅速集结,参与“扫楼敲门”行动,在关键时刻彰显了社会治理效能。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