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公共文化服务“动起来”才有活力

    

   专家表示,公共文化服务应祛除“文化活动摆在这里,老百姓爱来不来”的“衙门作风”,必须落实到“服务”上,把民众需要的服务送到“家门口”,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众参加。可以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心一意做好服务,才是公共文化机构得到群众认可、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8月6日《人民日报》)  

  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共建共享”。这些要求是一道道待解的课题,如何解好这些课题,检验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相关部门的智慧和定力。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路。  

  动起来,要“主动登门”。衡量一个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好不好、多不多,更要看它与老百姓的“距离”近不近。文化接上地气,对上老百姓的脾气,才能有人气,也才能引起共鸣。这就需要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群文工作需有一个“主动登门”的态度。如果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翻着网页,就了解不到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也谈不上“服务”。服务要动起来,前提要祛除“衙门作风”,放下架子,学会打“主动牌”,主动登门问计问需,回应群众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上门接触群众中,发现问题,为群众指点迷津,答疑释惑,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计划奠定基础。  

  动起来,要“适销对路”。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经营,而且要不断创新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服务“适销对路”。现在,一些地方的公共文化设施,既有缺乏的问题,也有闲置没人管的问题,要化解这些问题,就必须树立改革的意识,创新思路。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和公益性。一定要认清,公益性不等于不能市场化,市场化也可以搞公益。单靠政府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探索发动社会力量来参与。比如,有些公共文化设施,建了没有人管,有了人管没有人辅导。这就需要在市场大潮下引入社会力量,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多元供给和多元参与。  

  动起来,要“巧用资源”。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强化“硬设施”建设,而更重要的是在盘活“存量”与完善配套条件上提高使用效率,在统筹协调处于分割状态的资源中发现“增量”,在深挖内涵中激发新活力。让这硬件“动”起来,“活”起来,群众才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必须在“软件”上实现“升级转型”。在传播方式上,将现代信息手段和时代元素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广泛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搭建新的传播平台,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果。“巧用资源”,因地制宜也很关键。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一些地方利用现有的公共文化场所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此来保障外来务工子女的文化权益,也提升了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归属感。  

  动起来,要做好融合文章。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和娱乐休闲相融合、和科学普及相融合,更要和道德教化相融合,在喜闻乐见和日常生活中实现价值引领,进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让人们学会懂得美、欣赏美,汲取公共文化的精神力量。(梅言)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