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对口味”打造文化服务“公共味”

    

   积极贯彻落实2015年1月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各地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因地制宜探索提升服务效能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让百姓享受更“对口味”的公共文化服务。(7月28日新华社)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工程之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就是公众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贵在公共味。这种公共味,一方面是标准化、均等化,这是硬件设施;一方面,是对口味,这是软件建设,只有打造好了对口味,才能真正的打造好文化服务的“公共味”。 

  建设“对口味”,首先要对到百姓口上。我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往往容易走形式主义之路,认为搞个图书馆,组织个活动,就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了,其实,这是文化服务依然停留在最后一公里之外,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是百姓能够用得上的文化服务,应该是走过最后一公里,送到百姓嘴边的文化服务。安徽按照“一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讲堂、礼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的要求,在全省建设了百余个“农民文化乐园”。这是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嘴边的一个典型诠释,给农民的就建农民文化乐园,当然,给市民的就应该建市民文化乐园,这就是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群众的身边,嘴边。 

  建设“对口味”,其次要对到口味上。对到口味上,就是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服务,我们送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只有这样的文化服务才能体现“公共”二字,所谓“公共”不是不仅是公共供给,更是满足公共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文化服务的需求上,口味日益丰富,既有传统口味,又有现代口味,因此,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应该在群众的口味上,尤其是在新口味上加强研究,做好“适销对路”的文化服务。上海市民文化节向社会广发“英雄帖”,招募社会力量来做文化项目,公共文化服务的样式丰富了、品质升级了,很多年轻人被吸引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真正英雄,把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了,群众的口味自然就能凸显出来了,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自然就能对上群众的口味了,文化服务的公共味必然凸显。 

  建设“对口味”,第三要用好“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搞好对口味的公共文化服务当然要用好“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二字更加精彩,一是公正公平的送到每个群众身边;二是实现多对一,一对一,多对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互动;三是让公共文化服务形成公共竞争。浙江借鉴淘宝网运行模式,为公共文化供需双方搭建高效、便捷服务平台。“百姓点单,政府埋单,团队竞演”。这是一个成功的运用模式,让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精彩纷呈,焕然一新。 

  “对口味”打造文化服务“公共味”,只有满足群众不同的口味,才能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特征”,才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产生实效,形成福利,促进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落实创新驱动的能量源。(郑其昂)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