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刘惠兰: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图片由本站提供
     

刘惠兰,原株洲县渌口镇湖塘小学的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从1991年株洲县开办特教班开始,她在特教这条崎岖的小道上执着的探索了20多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多汗水几多收获。一路走来,许多上帝忘记在他们肢体上或智力上安上翅膀的天使,在常人眼里是人见人弃的孩子,终于有一天能骄傲的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的飞翔。他们中有159人次在省、市、县,甚至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奖励,更为可喜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相继转入普通班,直至升入初中、技校学习,有两人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其中大部分学生,在餐馆、商场、环卫处、工厂、邮局等工作岗位上开始了他们正常平凡而又幸福的人生。

对孩子的爱,让她挑起了特教工作的重担。

刘惠兰从1974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当她在校长的岗位上工作顺风顺水、有声有色的时候。91年,县教育局领导找到她,很为难的问她是否可以为县里的特教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她在充分了解特教工作的对象后,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当时许多人不理解,说:“刘蕙兰,你放着好好的校长不当,去跟那样的学生混日子,太可惜了。”“你长期与他们呆在一起,一点意思都没有,自己都会变成傻子的。整天去伺候这群别人都鄙弃的孩子,你的理想,你的价值能体现出来吗?”面对种种议论和指责,她总是很坦然:“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能理解父母对孩子殷切的期望,也能想象那些孩子内心深处的痛苦与焦灼。做为一个老师,我也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那些孩子,让他们走出困难的漩涡,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从此,她便与这一群走不稳、说不清、听不懂、口水长流,甚至大小便失禁,常人见了恶心,正常同学见了绕道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当时特殊教育在株洲县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一个“四无”产品:无教材、无教具、无可借鉴的教育模式、无生源。这对一个从事十多年普教工作的老师来说,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主任教师,她与另一名科任老师凭着满腔的热情,凭着对那些困境中孩子的爱,开始了艰苦的执教生涯。每天早出晚归跑建材店买木材自制教具,跑书店、图书馆找资料自编教材、自探教法,跑学校、居委会,走东家访西家,招收学生。91913日,株洲县第一个特教班正式开学,全班有8名学生,其中,重度身残1人,轻度身残1人,轻度智障2人,中度智障4人。一年后,该班有2名轻度智障生在生理和心里上以及接受能力方面已赶上同龄孩子,直接转入普通班随班就读。开班两年后的1993年下半年,经市教育局检查验收,该班正式挂牌为“合格启智班”。

许多人甚至包括同事总是问刘惠兰:“你每天围着这些傻孩子转,累的这么瘦,晒得这么黑,自己又是一身的毛病,觉得值吗?你这又是何苦呢?”作为一个老师刘惠兰深深的知道,这些不幸的孩子,如果得不到更多的关爱,这对他们是多么的不公平啊。作为一个母亲,她更明白给予他们更多爱的意义。一位教育局的领导曾专程到学校问她:“刘惠兰,你辛苦了这么多年,局里考虑把你调到局里去休整一下,你认为呢?”她当时很平静的回答他:“如果你们不能调一个比我更有爱心、更有耐心的老师过来辅导我的这些孩子,你觉得我能走的安心吗?”

 

对孩子的爱,支撑着她走过一路的荆棘与坎坷

接受特教任务前,她充分的预计了工作的艰辛,但当她面对这些孩子时,她深深的被震撼了:8个孩子有5个肢体残疾,4个有语言障碍,他们有的由父母抱着进校门,有的由父母拽着进教室。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没有一个愿意与别人交流,从他们或茫然或无助的眼神中,读出的分明是一种他们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从那时起,刘惠兰默默的在心底里要求自己,要用并不厚实的肩膀托举他们,要用深深的爱去引领他们,让他们在攀爬的道路上不再孤独,在未来的人生中没有遗憾。

在这群孩子眼中,她是他们慈祥的母亲。每天她背着手脚不便的孩子去厕所,扶着他们去大小便,帮他们擦屁股,系裤子。握着他们的手交他们写字,课余时间教他们练习走路,进行康复训练。在刘惠兰的办公室里有孩子们的衣裤,他们常常因大小便失禁或去厕所不及时而弄脏衣裤,她就替他们进行换洗。一些智障学生由于疾病而导致行为怪异、举止失常,经常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些攻击性的行为,就连她的手上现在还残留着他们抓搔的伤痕。刘惠兰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经常买来孩子们喜欢的水果、糕点,努力拉近与他们的心灵距离。带他们做一些他们智力和身体条件允许范围内的游戏,促进一个互助友爱集体的形成。为了培养这些孩子面对社会的信心,刘惠兰经常带着这群孩子到自己家里来做客,一起做饭、包饺子,一起玩游戏。

在这群孩子眼里,刘惠兰是指导他们的全能老师,父母满怀信心的把孩子送到启智班,不是把启智班当成托儿所,而是希望启智班老师帮他们培养出一个能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因此,刘惠兰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三个模块:康复训练,知识技能教育,健全人格的建立。康复训练全部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并且力求采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所以,在她的工作时间表中没有节假日,没有8小时工作制,没有一节课40分钟的概念,她把自己的每一天平均分配给了孩子。她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大量的简易教具,力求让每一个知识都能尽量直观的表现出来,让每一个学生易学、乐学,善于模仿。为了让他们能尽可能的适应生活,她更是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技能。罗同学口吃,她没事就找他聊天,让他尽量慢慢的去表达;姚同学手脚不便,她便多次带他到家里来,让他看她做饭,看她洗衣服。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启智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有的因为肢体残疾遭受太多歧视而性格变得怪异,有的因智障而缺乏对是非观念的判断。这些人如果不能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他们的不幸也许会演变成一个个人生的悲剧。因此,刘惠兰用爱去捂热他们寒冷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情、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去自立自强。一个姓尹的男生,在校外野了十年,成为当地蛮不讲理的小霸王,经常挡住一些女生要钱,她用母亲般的爱去感化他的心,总是把他带在身边,告诉他一些最基本的是非观念,逐步树立起他向上的信心和决心。他最终改掉陋习,甚至因为拾金不昧找到失主而受到学校的表彰。

          对孩子的爱,让她的行囊被爱充满

特教班的孩子是一群最纯真最质朴的孩子,刘惠兰对他们的每一分好,都被他们无限的放大并铭刻在心,他们会用他们自己最简单也是发自内心的爱来回报她。96年下学期的一天,刘惠兰利用午休时间去教育局汇报工作。谁知等她回到学校,走进教室一看,偌大的教室只剩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原来,孩子们中午没看到刘惠兰跟他们玩游戏,指导他们学习,又看到她近几天总是咳嗽,就以为她到医院看病去了。于是都不顾一切的跑到医院去看她,在医院没找到她又跑到她的家里去找,最后家里没人,他们只好跑回学校。逢年过节,这群孩子,有的发短信,有的打电话,有的直接跑到她家里来表示他们的祝福。08年春节雨雪交加,天寒地冻,加上乡村的小道坑坑洼洼,泥深路烂。一个家境很贫困,疾病缠身,连固定的安身之处都没有的启智班的女学生,听说刘惠兰回姚家坝老家过年去了,她竟然一个人就凭着“姚家坝竹山村”这个地址,从渌口出发,换乘了几趟汽车,问了十几个人,走了五六里烂泥路去给她拜年。望着小女孩那冻的红红的脸,满身的泥,双手还提着礼物,刘惠兰的眼睛湿润了,跑过去抱住她哭了。每次想起自己的辛苦,刘惠兰总会问自己:“有这样的孩子,有这样的学生,工作再苦再累,我能抱怨吗,我好意思去抱怨吗?这就是我的孩子,我的生活被孩子们的爱充满着。”

这就是她平凡而幸福的工作,是红烛,就要完全燃烧自己;是春蚕,就要吐出自己的精华,这是她的人生信条。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人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人,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人。刘惠兰就是这样的人

 


转发
5

最新评论

雷思祥     2017-09-07 14:20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蒿子港镇志愿者协会正在践行中,期待着更多志愿者的加入。


伍玲     2016-04-28 20:45

好人一生平安


伍玲     2016-04-28 20:45

好人一生平安


伍玲     2016-04-28 20:45

好人一生平安


伍玲     2016-04-28 20:45

好人一生平安


伍玲     2016-04-28 20:45

好人一生平安


曾秀梅     2016-04-22 15:28

✌️


杨玉芳     2016-04-13 10:23

very good


唐毅玲     2016-04-12 23:46


唐毅玲     2016-04-12 23:44


杜小红     2016-04-12 23:20

好样的!


苏黎燕     2016-04-12 21:55


苏黎燕     2016-04-12 21:55


苏黎燕     2016-04-12 21:55


苏黎燕     2016-04-12 21:54


刘碧明     2016-04-12 15:29


袁芳荣     2016-04-12 15:18


杨廷国     2016-04-12 14:38


赖红云     2016-04-12 14:31


王忠     2015-09-07 10:41

是红烛,就要完全燃烧自己;是春蚕,就要吐出自己的精华,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人,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人。


余志强     2015-06-14 13:21

为爱痴狂,为孩子们献上一片爱心。


谢莹     2014-12-10 10:51

让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