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唤醒清新明媚的毕业文化

    

  “毕业旅行”、“毕业聚餐”、“拍几套不同着装的毕业照”……曾经简单的大学毕业,悄悄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仪式”。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今年应届毕业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毕业生毕业季花费超过4000元,仅有10%的大学生毕业季消费在2000元以内。其中,用于毕业旅行的费用在毕业总花销中占比最大,平均花费为3000至5000元。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毕业消费资金来源是父母赞助,很多学生认为“毕竟是大学最后一次了,放纵一下也无妨。”(6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所谓清新明媚的毕业文化,是说,大学毕业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更是人生、事业的起点。意味着我们从“学校人”成了“社会人”,将以独立、独挡一面的姿态,出现在公共视野。因此,我们更应完成精神上的辞旧迎新、登高望远:告别依赖,走向单飞;告别无虑,走向竞争;告别浪漫,走向忙碌。更要将责任,勇敢,坚强,奋斗,阳光,写满毕业留言簿,积极挖掘潜能,留下一个精彩的未来。

  不少大学非常重视毕业文化,通过这个“最后一课”,给学生带来深度的思考、灵魂的厚重、醍醐灌顶的精神升华。比如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曾鼓励毕业生,“坚守良知,将是你们走上社会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也是终身的考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告诫学生,“虽然大学已经结束”、“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喜教授说,“真正好的毕业文化应该能发掘学生的精神生产力,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保持青春活力,并对他们毕业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给毕业生、更多年轻人,带来积极的思考、价值的引领。帮助他们早日完成“精神壮大”的过程。

  可是,看看动辄花费六千元的“毕业季”,完全成了“烧钱季”,大学生还不能挣钱,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同学之间宴请成风,加剧了人际关系庸俗化物质化,让“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同窗情淡化很多。相互宴请、轮流坐庄,也形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让节约美德不断流失。过于浮躁、浮光掠影,让积极厚重的毕业内涵流失很多。美好的精神沉淀和总结,融入了较多的不积极、不负责任甚至是市侩因素,怎么不让人遗憾呢?

  毕业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光靠老师的“教”,是不够的,也需要学生的积极的“做”、“学”、向上向善的落实、循序渐进的改进。需要更多毕业生,剔除不良,改正缺点,将阳光、向上、履责,写满内心,我们离开了学校,将厚重的精神留给了学弟学妹和学校,比如对母校多一些感恩,对老师说出衷心的感谢,对自己进行实事求是、高屋建瓴的事业和人生的规划,比一味烧钱,更有意义,更有明媚的价值。

  想到了那首诞生于“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的动荡岁月的《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时代虽然不需要以身相搏,不需要鲜血代价,年青人应该具有的力挽狂澜、生龙活虎、努力奋斗、自信负责的士气和斗志,仍是共圆“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主轴。我们应该将这种积极精神和当下的时代需要、改革开放需要,紧密结合,让毕业文化成为“社会礼”、“责任礼”、“成人礼”,释放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振岳)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