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沈士莉:舞台上尽显芳华 退休后带艺支教

图片由本站提供
    盛夏午后,年届六十的沈士莉撑着阳伞从位于尚格名城的家中走到神农大剧院,最近,《英·雄》热演,她受邀加入合唱团为《英·雄》献唱。
    退休后,沈士莉觉得生活和以前没太多变化,演出与活动还是很多,但她更喜欢现在的状态,“因为能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这其中,就包括她走进乡镇小学,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
                                        执著
                                        让经典传承不衰
    即使已是花甲之年,沈士莉给人的印象仍是十分积极向上。演员的职业使她保持着良好体态,艺术的浸润使她周身都散发着优雅、灵动的气质。
    退休前,她曾是株洲戏剧传承中心的一名国家二级歌剧演员,然而在株洲人的心目中,她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因为她正是第三代“江姐”的表演者。时隔20多年,已经退休的沈士莉作为导演将歌剧《江姐》搬上了神农大剧院的舞台。
    这部剧当年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无数团体复排常演不衰,而沈士莉和团队们的改编已经是第四代“江姐”了,她领着一拨“80后”演员,对剧本做了较大改动,“复排并不意味着全部照搬,而应有重新的解读,歌剧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面对年轻一代的演员,沈士莉口传心授,最终成就了这部堪称青春版的《江姐》,获得了年轻人的好评。“年轻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众群体,他们是未来和希望。歌剧这种艺术门类,现在的年轻人听得很少,大家耳边充斥着通俗音乐、流行歌曲,这不是他们的错,但文艺工作者却应该反思,为什么没有把多种多样的艺术门类带给他们欣赏?我们想争取年轻的观众,把具有视听震撼力的高雅艺术带给更多人看。”沈士莉说。
                                        播种
                                        埋下艺术的种子
    沈士莉曾多次在电视上看到支教的新闻,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7年,她终于 有机会和一群志愿者走进乡村小学,开始支教生涯,“如果说现在的我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就是我现在可以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吧,来到乡村支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
    乡村小学里的低年级孩子,让沈士莉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天然性,“乡村的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别,这个年龄段,对旋律、节奏都有着天然的喜爱,身体会自然地摇摆”。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教育机会的不同,城乡孩子对艺术接受程度的差距开始显现,“城里的孩子有许多学习艺术的机会,从中享受到艺术带来的乐趣,情绪和心灵都受到洗礼、熏陶,对今后的求学也能起到促进。而农村的孩子却少有这样的乐趣。”沈士莉说,在感受到这样的“不公”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支教的愿望。
    课堂之余,她找来学校的声乐老师,将孩子们组成了一支合唱团,教他们发声、习谱,和舞台表演的表情和体态。一个月的时间,合唱团的团员们个个有模有样。6月的一场晚会里,他们第一次站上舞台,充分地展示了自己,“那场晚会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同步进行直播。当时很多孩子的家长在外地打工,收到孩子们要表演的信息后,都守着看直播,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自信,表演得这么棒,都非常高兴。”
    然而,尽管孩子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沈士莉还是有些心焦,因为她能否留在这所学校继续支教还是未知数,孩子们受教的时间仍十分短暂。同样从事艺术表演的丈夫对她说:“即使只有一年、一个学期的时间,你能够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也足够了。”
    沈士莉想,要让乡村孩子能持续接受艺术教育,教师艺术教育能力的提升其实更重要。“真正常驻学校教艺术的是当地学校的老师,她们的习得才是真正帮助乡村孩子的关键。”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